文物由来第一流,梅州非遗展新姿!梅州文创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侧记之三
掌上梅州讯 “文物由来第一流”这句诗文,文物文创文博道出了梅州丰富深厚的由第遗展客家人文底蕴。在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流梅AG超玩会梅州馆以一段广东汉剧、州非一组客家陶塑、新姿一幅风情版画、梅州一帧名人木刻和一套植染包包等各具特色的企业非遗项目和产品展示,具象而饱满地诠释了这一美誉。参加
12月31日是深圳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进入公众开放日的第三天。正值元旦假期,文物文创文博来观展的由第遗展人也多了起来,梅州馆人气增长。流梅AG超玩会
一个唱段可以感知非遗。州非在梅州展馆前的新姿舞台上,广东汉剧院的梅州青年演员张敏倾情表演着传统经典剧目《盘夫》选段,引来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他们纷纷拿起手机或相机记录,仍意犹未尽。
“感觉回到了小时候,我们在梅州就是听广东汉剧长大的,耳熟能详,现在一听特别有感觉,广东汉剧表演可以说是梅州馆一个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深圳工作的梅州人郑先生听完广东汉剧后表示震撼而亲切。
深圳电视台“记者天团”刚好来到梅州馆探馆,也被广东汉剧的皮黄声腔、中州音韵吸引,向市民作了现场直播,主持人还兴致勃勃地与演员进行互动。
一幅版画可以触摸客家。这幅长约2米的版画《客乡古韵》,以客家名人为脉线,记载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式客家民居,给观展的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看到以客家民居为内容刻画出来的版画,感觉很有意思,也很有收藏价值。”山东游客王女士了解梅州版画后,对梅州客家民居产生了兴趣,并表示有机会便到梅州旅游。
一组陶塑可以聆听客韵。《客家大喜》系列作品,再现了客家传统婚俗,传递着喜庆和幸福。深圳市民卓先生表示,实地看了梅州馆的情况后,感觉很好,激起自己到梅州一游的冲动。
一帧木刻可以认识名人。这幅《梅州八贤》的木刻作品,材料取于梅州的门板、素材取于梅州名人,也让观展者津津乐道。“梅州的木雕、梅州八贤以前有接触过,好像还认识有几个,像这个踢足球的,还有那个以前北洋水师的,包括这个是做红酒的张弼士。”深圳市民彭先生讲道。
非遗是各地展团参加文博会重要传统项目。今年文博会,梅州展示了广东汉剧、木雕、石雕、陶塑、版画等非遗项目和产品,展现了梅州丰富的非遗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精湛的传承技艺。
客家特色的植染手提包融入客家围龙屋的元素,运用客家最传统的植染工艺和藤编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类似这些既有实用功能,又兼具时尚属性的非遗文创产品,提升了客家非遗的文化附加值和工艺价值,给非遗传承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梅州素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的美誉,客家人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积累,创造出丰富、深厚的非遗资源。近年来,梅州大力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聚力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保护工作取得成果。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10大类别的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15项,四级非遗传承人473位,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文博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广东汉剧院十分重视文博会这一交流平台,希望通过文博会能进一步传承推广广东汉剧,让更多人了解认识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青年演员张敏说。
“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产业”……从原汁原味地呈现展示到变化多样的创新,梅州通过此次参展,进一步推广了梅州非遗文化,加速了优秀传统文化出圈。
梅州日报记者:朱庆强
通讯员:郑硕光
编辑:李舒宇
审核:练海林
- ·夏凤俭彭映梅会见中国联通四川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谭明
- ·春节假期返程高峰到!梅州交警:提前选好路线 错时错峰出行
- ·干群凝心聚“绿”,梅州各地掀起植树造林热潮!
- ·新婚夫妇“转妹家” 家人团聚笑呵呵
- ·九九重阳情 幸福你我行
- ·文明旅游绘就最美风景!春节期间,梅州各旅游景区秩序井然
- ·有年味更有“客味”!大年初一,来看梅州各地“花式”闹新春→
- ·梅州辖区高速今日迎节前返乡车流高峰,这份提醒快收好→
- ·注意!天全境内G318线2713KM+800M(小地名:火夹沟)实施交通管制
- ·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效能!梅州这项《方案》印发→
- ·冬季森林防火正当时,这些要点必须知道!
- ·与全球客家乡亲共庆新春叙乡情!2024客家春晚大年初一首播
- ·全力确保供电万无一失
- ·退休了,公积金余额自动划到你卡上!3月1日起,梅州推行!
- ·乐享精彩演出 云赏“文化大餐”!春节期间梅州各地举办线上线下文娱活动
- ·为文明旅游护航!过年期间志愿者坚守各大景区一线